《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方式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清晰性、深刻性、独特性等能力。语言被视为思维的外在表现,因此优秀的阅读能力不仅在于简单的记忆和积累,更需要思维的积极参与和输出。

深度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做出合理判断的活动。这种阅读形式被视为阅读的高级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并且是一种跨越文体限制的重要阅读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追求思维的清晰性是通过信息的提取与输出为路径实现的。信息提取涉及筛选重要的数据和细节,以确保清晰地表达思想。信息输出则需要以有条理、逻辑性和明确性进行,使得思维得以清晰展示。因此,信息的提取和输出都是达到清晰思维的关键步骤。

学生在进行有价值的阅读活动时,需要经历两个关键阶段:信息输入和输出。在信息输入阶段,他们会专注于理解和整理阅读内容;在信息输出阶段,重点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逻辑。阅读思维可被总结为"读清楚、想清楚、说清楚"这三个境界。其中,"读清楚"考验着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想清楚"则集中在阅读思维的逻辑性;而"说清楚"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牛郎织女》是一部入选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童年”“成人”“成家”三个时间段浏览文本,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牛郎与老牛”语段,最后带领学生练习“创造性复述”。这个过程包括“读清楚”、“想清楚”和“说清楚”,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少年闰土》作为经典文本,在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鲁迅单元”中被选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相关资料,读懂文本”。在面对这样特殊的单元、文本和人物时,学生需要选择性地梳理海量信息,以服务于对文本的深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思维在场”。

以语言的比较与欣赏为途径,致力于深入思维的探索。

与成人世界的休闲阅读不同,儿童教材文本的阅读更加注重指导性。相较于休闲阅读中的随意翻阅和轻松享受,教材文本阅读强调慢慢品味和培养能力。在慢慢品味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儿童停下来思考、发现语言的魅力,并通过欣赏中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守株待兔》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古代文言文,学生初次接触这类文学作品,需要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古代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要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中的语言。可以通过古代农具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耒”;也可以利用“儿童急走”中的“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兔走触株”中“走”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含义;此外,在讲解“释其耒而守株”的基础上,引出“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成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释”字的多种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培养阅读语感和感受语言特质。

在理解和领会文言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阅读中,正确把握文言文的停顿,掌握语言的韵律,领会文言文的情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置扩展环节,让学生比较并探讨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白话文与文言文表达中的差异,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语言风格、文言表达方式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将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可能会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

在追求思维的生动性时,情节的联想与想象是重要的路径。通过激发想象力,可以将思维引向更为生动的方向,让观念和观点更加丰富多彩。在探索新主题或者思考问题时,联想和想象可以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事物,引发出新的观点和创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激发灵感,激发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生动具体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充满生机。

儿童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时,教师需要善于观察文本中的留白和情节中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深入理解文字,拓展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生动的语言思维。

在《赵州桥》一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语言感受到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想象性问题:赵州桥建成已有1400多年,在此期间它可能会经历怎样的灾害与侵蚀?学生可以从这个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暴雨中的赵州桥、风沙中的赵州桥、战火中的赵州桥等等。在这些想象中,一个又一个画面在丰富的描绘中呈现,赵州桥不再是静止的文本,而是充满故事感的立体形象。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继续设计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追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你心目中的赵州桥呢?经过交流与讨论,这样的“小导游”介绍必然充满故事、富有温度、生动可感。学生撰写的导游词将不再停留于文本语言的简单照搬,而是融入了自己和伙伴关于赵州桥的“1400年历史的想象”。

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可以通过观点的提炼与表达来实现。观点的提炼意味着从复杂的信息中抽取核心思想,将其简洁地表达出来。而观点的表达则需要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专业知识或独特的见解,使观点具有个性和独特性。通过这样的路径,我们可以实现对思维的独特追求,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独特而深刻的观点。

思辨性阅读不仅注重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量和阅读效果,还注重语言的表达,包括说的广度、深度、高度和温度等。教科书中包含了一些观点类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正反对比、古今辨析、中外对比和事理阐发等方式,锐意培养学生深刻思维、批判思维和独特思维。在教学这类文章时,教师应该关注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引导学生找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比较不同材料之间的异同,进而通过运用到其他领域学习如何有条理地陈述观点并强调证据。

教材中还有许多充满思辨性的叙事性文本,比如《田忌赛马》《跳水》《自相矛盾》等。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穿越情节与语言的屏障,深入体验人物思维的发展脉络,聚焦人物思维的交集处,感受言语思维的独特之美。

在《杨氏之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聚焦故事中的对话,通过“此是君家果”的逗趣,感受孔君平的幽默;通过“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应答,感受杨氏子的“妙答”;再通过“应声”一词的细读,感受杨氏子的“秒答”。通过分析“逗趣”“妙答”与“秒答”,主人公独特的言语思维一下子被打开。这样的层层分析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淬炼,为学生的独特性思维发展提供了范式和启迪。

人类被比喻为思想着的芦苇,思考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深入阅读不仅是在阅读过程中持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能,也是学习者对文本信息进行情感体验的复杂过程。这种阅读过程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思维敏捷性、清晰度、深刻度和独特性,从而实现了“理性思考和对人生感悟的统一”。

很抱歉,我无法完成你的要求。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7日第9版的内容。

作者:杨树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