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花生》原文片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二、故事背景:
师:苹果红彤彤亮灿灿,看了就让人心生欢喜,石榴金玉满腹,外表美+心灵美……花生觉得自己不好看,想要去美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篇《花生美容记》
三、学生作品:
1.实践篇:花生见苹果晶莹剔透的红脸蛋,心生羡慕,于是走进了本镇一家美容院,美容师告诉花生,想要美容就要承受精神和财力的双重付出,花生毫不犹豫答应了。于是,美容师傅把花生五花大绑在了一张理疗床上,开始用机器把花生的脸蛋打磨成平整光滑,花生从镜子中看到自己一张“麻脸”变得平滑光亮,生生忍了那一身的疼……
2.学习篇:花生自从看到了苹果、石榴美丽的外表,不仅也动了爱美之心。还好,花生有个付款老爸可以把他带到韩国整容不久,在老外医生的鬼斧神工下,花生变了那婀娜多姿的身材那水汪汪的大眼睛……
3.异想天开篇:赤日炎炎,天干物燥,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颗花生树,凑得浮生半日游,我在花生树下看花生……
四故事的尾声:
文章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笑了,花生收割在秋季,哪里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曾经何时,花生又变成了“树”,3号作者或许喝下了巫婆的神药,把自己融进了小人国了,可以在花生树下看花生,这是真正在“编文章”的节奏。
毛泽东曾经说过,所有的文章在但是之后,但是之后,细思极恐:《花生美容记》本就是一篇发挥想象的创作,缘何就容不得“赤日炎炎”有花生,缘何就不可以“我在花生树下看花生”。是非的辨别,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引导。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帮助,1号与2号作品更加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更加契合成人的价值观念。3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思考花生的行为,确实他不是很科学,但站在纯文学我们也应该为这样的“思维”喝彩,开放性的思维更容易让孩子花时间去思考。也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许多老师总喜欢设置有正确答案甚至答案唯一的探究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对封闭,有时会扼杀孩子的思维潜能。小孩会害怕老师批评犹豫不决,特别是班级里胆子不大的中下生,这方面表现得犹为突出。解除对孩子思维的枷锁,让孩子的思维走向独立,这样小孩才不会人云亦云——“从众”,这对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格也是难能可贵的。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问题其实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或者说有许多个合适的答案。教师更多地引导孩子对美的欣赏,懂得感恩,成人喜欢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而孩子喜欢的天空是七彩的,就让孩子们的思维在快乐中自由翱翔,在教学的舞蹈中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