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国范围内盛行着一种名为“大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模式,许多学校纷纷效仿。我在上大语文教育的第一堂课时,就针对这种教育进行了批评。

我听的第一节大语文课是《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一个老人每天去湖边喂食海鸥,与海鸥建立深厚的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在湖边的遗像周围盘旋、翻飞、鸣叫,确实很感人。

在使用大语文教育法上课的老师,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通过各种方法来渲染情感,如播放哀伤的音乐,运用深情的语调引导带动学生的情绪等等。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甚至有些学生哭成一片,导致课文的学习和讲解受到影响。

在课文中适度地感受情感是可以的,但是不应该过度煽情,导致学生哭泣不止。此外,情感体验应该控制在课堂中的一小部分时间,通常不应超过5分钟。毕竟,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情感体验不能夺去学习的重点。

后来又听了一次大语文课教学,《皇帝的新装》。老师花了100多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我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课本剧表演不应占用那么长的时间,最多应该在上课时进行10多分钟的课本剧精选片段展示,否则会喧宾夺主。

特别是,在课堂上的表演中,有一个女同学跪在地上,双手托着皇帝的裙摆,用膝盖前后挪动以模仿行走,跟着“皇帝”绕着教室走了一圈,老师才让她站起来。这种行为引导非常不适当。

主题教学中的大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质,看起来热闹,但却忽略了语言课教学的本质。母语课文本教学应该以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为主。

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主题,语言表达特点以及篇章段落组织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大语文课程改革没有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核心,没有找到适合语文学科教育的方法,只是用热闹的形式掩盖了对语文教育实质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