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点落实,真正帮助学生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压力,也减轻校外培训的压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育目的,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为课堂教学目的。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有效性

引言: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布置大量作业,家长也过于重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大量培训,这导致当今学生存在压力大的现象,很容易影响心理健康。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双减政策,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一政策也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最大化,真正提升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中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锻炼和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一、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表层的意思是送别人一条鱼,不如交给别人打鱼的办法,掌握方法才是受益终身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明白,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现象需要观察,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做题是难以培养的,做题只能对一些现象有片面的了解,关羽如何反应、反应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现象都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实践中观察。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任何事情以实践为标准,学会在实验中学习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说教的模式,激发初中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实验教学法与“双减”政策不谋而合,都鼓励学生动手、不要拘泥于课本和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要注意正确引导实验,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总结的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养。

比如学习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的电路》第5课“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这一部分内容时,除了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现象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建立串联和并联电路,掌握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测量电流的方法,化无形为有形,原本电流是看不见的东西,要观察探究电流,就需要掌握把电流化作看得见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能培养学生浓厚的物理操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课本所涵盖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对物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学习,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无法实现。为了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让他们意识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要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展示,直观地将生活中的物理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运用。课堂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思考如何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这种教学不仅增添了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学习负担。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师要善于运用新信息核心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如果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直观化。

比如在学习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我第十四章《内能与热机》中的第4课“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时,通过简单的理论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比热容”这一概念,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从生活中运用这一概念解释一些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可以把一块石头放在一盆水旁边,保证石头和水的体积相当,接受同等时长的太阳暴晒,太阳下山后,学生观察石头和水谁降温快,降温快的说明其比热容比较小,降温慢的说明其比热容比较大,最终得出水的比热容比石头的比热容大的结论,让教学形象化、直观化。

三、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之所以在初中阶段才开设物理学科,是因为物理这一门学科的思维性比较强,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不符合年龄特点。而初中阶段正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物理课程的开设反而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许多学生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都源于实验动手环节。在过去,一部分学生只是对实验的表面感兴趣,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认为只要做过了实验,就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这样获得的收获并不会持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物理实验教学,善于运用积极引导和启发式教学法,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以便于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物理体验、积累更多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初中生对整个实验进行抽象概括和归纳,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建立属于自己的物理思维体系,达到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电动机与发动机》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动机可以转动?为什么发电机可以发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通过探究解决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不仅能掌握电动机和发动机工作的原理,而且有利于区分电动机与发动机。这有利于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并顺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把自然生活和物理教学整合起来,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物理中反观生活,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方法的传授,以获得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掌握正确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升物理思维能力以及端正物理学习态度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珊珊.初中物理项目式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应用[D].延安大学,2021.

[2]欧思光.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罗正琼.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