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系列报道

美育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新课标颁布后,美术课堂将有哪些改变?在大美育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陕西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长远、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美术老师陈玉玉和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美术老师张晓明受邀接受华商报采访,深入解析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学科。

整合美术、音乐、戏剧等多个学科

艺术课程打破学科疆界 回归教育本质

“从2017年的美术课程到2022年的艺术课程,这个变化很重大。”陕西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长远表示,艺术课程涵盖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等相关学科。“美术是学科,音乐是学科,但艺术不是严格意义的学科,我们称之为艺术课程。”

陕西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长远

“新课标中以美术与音乐学科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强化了课程育人丰厚性和完整性。”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美术老师陈玉玉表示,新课标突出了大美育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美育培养目标更具广博性和导向性。

“《2022义务段艺术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艺术课程的内在关联性,打破之前过于泾渭分明的学科疆界,将知识还原于现实的生活场景,让素养回归课程,回归教育的本质。”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美术老师张晓明表示:艺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此外,强调课程综合性也是新课标的一大变化,王长远表示,加强美术学科乃至艺术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或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前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突出艺术课程的实践性

拓展教学方式 开展项目化学习

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突出艺术课程的实践性,拓展教学方式。“我理解的拓展教学方式就是开展以任务驱动为课程实施动力的项目化学习。”王长远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项目化学习,首先要清楚艺术实践、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他进一步解释,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项,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这与之前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但内涵有重大改变。已经不是‘学习领域’,而是‘艺术实践活动’了。”

对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学习任务,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效提高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学习,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型。

陈玉玉老师注意到,新课标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美术赏析、参加艺术类活动以外,有一项要求被单独提了出来:要熟悉中外美术知识,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外,美术创作与个人创意表现也成为重要内容。“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应基于问题情境、教育情怀、思维品质、艺术理解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以新课标为总纲加强美育教学、校本研修、艺术展演与培训。注重学生活动体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探索第三课堂美育实践,激发、尊重、鼓励孩子多样化成长。”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美术老师陈玉玉

“对美术老师而言,教学应在注重美术本体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抓住时代前沿要求及美育目标开展综合化、多样化、合作式、探究式、项目式以及主题式学习,培育学生终身必备审美能力与学习能力。”张晓明老师表示,学校应顺应教育部新版《2022义务段艺术课程新课标》的最新课标要求,把学习负担降下来,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美术不仅是“学画画”

美育教育塑造健康心灵 构建幸福人生

关于美育的作用和意义,王长远指出,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美育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在日后的美术学习中,他建议学生着力培养以下素养: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美,乐于探究和尝试;养成发散性思维的品质,加强技能训练;深刻的艺术理解力,开展深度学习的兴趣;基于探索实践,培养创造行为。“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增强孩子的审美体验。我们倡导家长与孩子亲近自然、探究历史、参观展览、广泛阅读等;其次要努力创设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居陈设、物品收纳、服装搭配等生活细节。”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大美育时代,美术早已不仅仅是狭意的‘学画画’,而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学科,孩子将在美育教育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陈玉玉老师表示,家长是孩子美育教育的启蒙者,她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身边资源体验亲子艺术创作,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和理念。“在节假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感受古今文明脉络、体验传统文化,在大自然中观察万物生长、日月星章,培养孩子终身审美的高阶思维,塑造孩子的人生格局与远大理想。”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美术老师张晓明

“对学生而言,美术不再是画画这一件事情,除绘画外还有工艺、雕塑、建筑等多种美术形态,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内涵与外延。”张晓明老师表示,美术学习的变化将体现出学科融合的特质,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特长,则能帮助学生在未来人生职业规划中具备更多选项和发展的可能。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儿童对于艺术感染所激发的心灵愉悦,美育是孩子们保持心灵健康的压舱基石。”张晓明老师认为,美育之美重在过程和体验,去功利化的艺术学习将为孩子打开想象和创造的巨大空间。“创设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心灵的安全感、温暖感和幸福感,是催生美育的核心,美育无形的健康人格建构力将帮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人生。”

文|锁铮铮 实习生 王晨露 编辑|李华 审核|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