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美术教育教学全过程,使美术课程育德于无形。按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小学美术学科的德育建设需要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四个德育建设的重点。

内容与设计俱佳的《美育》教材

德育要与国家和时代相结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人民教师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并把教学与时政相结合展开思考,在凸显学科本体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现学科德育建设。

德育要基于学生的认知与经验

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基础决定了教师的设计思路。广大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认知以及生活习惯等为学生量身定制方案,不能机械、功利地去完成这个任务,要在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革命历史中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境界,使学生能对德育相关的内容感同身受,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旭日——红色少年故事》系列连环画书影

通过学科融合凸显人文素养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所以“人文素养”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此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将学科融合展现在施教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注重细节,润物无声

德育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育德的主体则是教师。教师要主动发掘教材中的育德素材,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出发,因材施教。任何一项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科的育德点,只是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地挖掘。教师要关注细节、宏观设计,小到抓笔的姿势、画画的坐姿、运笔的习惯,大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站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环节、寻找德育的角度和方式方法,温润无声,静水流深。

《岳母刺字》原稿 人民美术出版社

在教材的课程中,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德育素材,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学识及时有效地建立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挖掘教材内容,从而完善美术教学,使学生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更深层地获得教育本身的深厚滋养。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10期

《深挖教材?融合发展——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案例》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