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套路性较弱,对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短期内很难突破(至少高三下半期有较大突破可能性不大),且近年有难度上升和阅读量增大的趋势,所以从高一起就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另外,相对于初中的套路化答题,高中语文硬核能力要求很高,建议(尤其是高一的朋友)尽早摒弃对初中模板的依赖,以从零开始的心态投入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上紧跟老师提问进行思考,能力的积淀就是在这样的日常思维训练中形成的。当然高考语文并非毫无套路,高三后期老师应该会逐步强化答题模式的练习,但那也是建立在基本能力具备的基础上。

一?、笔记打造

活页本一个,大致分文化常识、答题模板(主要针对8、9、15)、文言文实词虚词典型用法、作文技法、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通知启事等应用文体格式等,针对20、21)

积累本一个,摘抄作文素材用,素材+批注可能用到的话题(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主动思考,关乎写作时能否迅速调动)

二?、各板块解读

→论述类文本(1-3)

开局大戏,树立全卷信心/打乱全卷节奏都有可能。一般推荐十分钟左右完成,初读一定要分层,一定要分层,一定要分层(善用单杠双杠)。第一遍疏通文意至关重要。优先从大意出发,大意无疑后再具体比较原文,也要辨析是否是同义不同表述。通过刷题和各种资料总结并熟悉经常设点的各类错误(exc.张冠李戴,因果颠倒)。一般三题里有一个会偏难(一般是2或3题),3题形式可能创新,答题前最好先有心理预期。

→非连续性材料阅读(4-6)

阅读量偏大,我的习惯是先看6题设问再看材料(此法可能打乱阅读节奏影响阅读质量,建议自我测评一下看哪种更合适)。初读时尽量概括各段材料大意,如果一时没有想法也不要纠结。4、5题一般分别针对材料图表和文字,基本可以靠比对得出。第6题形式可能创新(比如2020年三卷),但只要记住它的考点始终是材料归纳整合,充分利用材料概括分析就问题不大。

→文学类文本及诗歌(7-9 14-15)

除作文外核心素养要求最高的部分,一定重视阅读且忠实阅读,一切从文本出发,适度控制思维发散,切忌贴标签(加粗)。这一块谈起来比较形而上,具体还是在练习中悟。

以下提供一点技术层面的建议供参考:①参照1-3题划层的方法来阅读文本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让心里更踏实(散文实在很难划层就算了)②平常心,据命题规律,文本难的话题目一般相对常规(也不排除被地狱级别难题打脸的可能哈)③诗歌前期一定要乖巧地逐句翻译,看起来很笨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④不建议依赖答题模板,但小说三要素+主旨+效果,散文内容+结构,诗歌表现手法(含修辞表达方式等等)等基础模板务必记牢

→文言文(10-13)

主要是积累问题,能肝就能学好。建议养成逐字批注原文翻译的习惯,逼自己字字落实。实词虚词典型用法要及时查词典总结。文常的话总体不会超过课本范围,至少设错点的选项大部分都是熟悉的内容,平时掌握课文注释里的就好,后期会有专门的文常资料。笔者的经验是不用专门花很多时间,但一定要时常翻看

→语言运用(17-21)

17-21难度不大但花样很多,总体可以靠刷题+及时总结提高,建议有意识多找新颖题型训练,见多识广很重要。近年有考察标点符号用法的趋势,但相关模拟题似乎不多,遇到了老师应该会有专题讲解。